最後更新日期: 2023-02-20

<img decoding=

嬰兒便祕可分為病理型及非病理型,大多都與飲食息息相關,若便祕長期未排出,可能會嚴重影響寶寶健康,因此帶媽咪了解造成嬰兒便祕相關因素,以及嬰幼兒便祕照護法則!


只進不出,嬰兒便秘大公開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胃腸科主治醫師陳偉燾表示,在小兒科門診當中,因為便秘而就診的小病人為數不少,除了少數經檢查判定為病理性便秘之外,其餘多數和日常飲食脫離不了關係。以正常的消化與排泄過程來說,食物經過胃腸道磨碎、消化、吸收後,最後由大腸將形成的廢物推向直腸,刺激肛門排出糞便,如果大便在腸道中停留過久發生便秘情況,一來可能導致寶寶食慾縮減,食物攝入不足,生長發育就會受到影響;再者,大便未及時排出,毒素被腸壁再次吸收,或有可能經由血液循環系統侵害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寶寶的精神不佳、頭昏、情緒不穩等症狀。家長應該正視孩子便秘的問題,尤其面對無法完整表達的嬰幼兒,更需格外留意寶寶的便秘癥兆。

揪出嬰兒便秘的原因

嬰幼兒便秘的原因,大致可區分為下列四大類:

1.疾病和先天胃腸道問題

有些寶寶的便秘問題起因於生理異常因素,例如:肛門開口位置異常、先天性幽門狹窄、腸道閉鎖、直腸或肛門狹窄、腸梗阻、腸旋轉不良、先天性巨大結腸症、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等,這些病理原因引起的便秘,必須透過外科手術或藥物進行矯治。

就醫指標:陳偉燾醫師提醒家長,如果寶寶每週解便次數少於3次,就需就醫檢查。若出現腹脹、腹痛、嘔吐、生長遲緩等症狀,則需至小兒胃腸科進行縝密檢查。

2.飲食攝取不當

過於偏重高蛋白飲食,水分攝取不足,缺乏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纖維營養,都會影響胃腸蠕動與排便情況;另外,陳偉燾醫師提醒,有些寶寶的進食量太少,在無法刺激良好胃大腸反射的情況下,也容易發生便秘。

3.不良排便習慣

有些家長沒有訓練寶寶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寶寶無法建立正常排便的條件反射而導致便秘;或是孩子因為貪玩而忍住大便,使得大便變得乾硬,大腸黏膜不斷吸收大便中的水分,使得大便變得乾硬,因而造成難以解便的情形。

4.心理抗拒因素

若家長過於在意孩子的排便問題,可能造成寶寶壓力,對於排便行為產生排斥,或經常忍便,便便在大腸內堆積過久難以解出,排便時的疼痛感也會令寶寶心生抗拒;此外,環境或生活規律突然改變,緊張、焦慮的情緒也可能導致便秘發生。

<img decoding=

主食影響大不同

陳偉燾醫師表示,便秘的形成與寶寶所攝取的食物內容密不可分,若以主食來看便秘的形成因素,可分為6個月以下以奶為主食與6個月以上添加副食品兩個時期來說明。

6個月以下.以奶類為主食時期

這個階段的寶寶,飲食攝取內容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通常母乳寶寶較少出現便秘的問題,這是因為母乳中的乳糖使寶寶大便較稀軟,亦含有寡糖及益生菌,有助於寶寶胃腸健康;配方奶寶寶較易發生便秘的狀況,是因為寶寶的胃腸蠕動及消化機能尚未成熟,而配方奶中含有較多的鈣和酪蛋白成分,在寶寶胃內遇酸後易凝結成奶塊,不利於消化及造成不稀軟的大便。

另外,配方奶所含的營養素都有一定的比例,若未依正確方式沖調,將會影響寶寶的排便情況,沖泡太濃可能造成寶寶腎臟負擔的增加或腹瀉,太稀則可能導致營養攝取不足或便秘,還會影響生長發育。

6個月以上.添加副食品時期

副食品添加方式錯誤、進食量不夠或是食物的種類不對,都有可能造成寶寶便秘。有些忙碌的父母,習慣將米精、麥精直接加入配方奶中沖泡給寶寶喝,這樣的飲食模式過於精緻且缺乏纖維素,很容易造成寶寶便秘;有些食物則容易引發便秘問題,例如:肉類、芭樂,進食這類食物份量不宜過多,並且需補充足量水分。

(延伸閱讀:寶寶副食品全攻略,這樣吃就對了!)

<img decoding=

嬰兒便秘了嗎?

陳偉燾醫師提到,許多家長會以幾天大一次便便來辨別寶寶是否有便秘問題,事實上大便次數並非辨別便秘的主要依據,正確應該是由大便形狀及軟硬度來作判斷,只要糞便柔軟且解便順暢,就可算是正常的排便;若有大便堅硬、解便困難的情況,即使天天都有排便,這就是便秘,仍需就醫檢查。如果寶寶連續幾天不大便,陳偉燾醫師強調,首先要確認寶寶是否有吃得足夠,每天至少要換下5~6片沉甸甸的尿布;有些母乳寶寶數天才解一次便,這是因為母乳較易消化吸收,只要大便是稀稀軟軟的狀態,解便順暢而無其他的不適,則無須過於憂心。

嬰幼兒便秘照護對策

寶寶之所以便秘,大多與排便困難有關,透過飲食攝取調整以及其他可促進大腸蠕動的改善方式來調節排便,才是上上之策!

PART 1飲食攝取3法則

  1. 給奶方式正確
    哺乳媽咪應保持清淡飲食及均衡的營養,減少攝取燥熱食物及過多蛋白質;給予寶寶配方奶前,要確認沖泡奶粉的比例是否正確,若有便秘情況,可考慮更換為蛋白質含量較低或添加膳食纖維的配方奶。
  2. 補充足量水分
    補充適量水分是避免產生便秘的基本原則,水分的來源包括:乳奶、湯品、飲料、蔬菜及水果,兩餐之間可讓寶寶飲用少許白開水,流汗較多的時候更應注意補充水分,如果寶寶不願意喝白開水,陳偉燾醫師建議可用帶渣的微甜果汁代替。新生兒若奶量足夠的話,其水份攝取也會足夠,大多不必給予白開水。寶寶之所以便秘,大多與排便困難有關。
  3. 大量攝取纖維
    添加副食品宜採取漸進方式,先從米湯、蔬果汁開始嘗試,逐漸換成更濃稠的粥品、蔬果泥,等寶寶的吞嚥動作更加熟練後,可將白米更換為糙米、五穀米、燕麥等膳食纖維含量較豐富的穀類食物;如果寶寶有偏食習慣,可將蔬果打成汁或食材剁碎後煮成粥;一歲以後,固體食物應漸漸成為主食,乳奶則退居為點心。

高纖蔬果推薦:
殼類:蕎麥燕麥糙米薏仁
豆類:紅豆、綠豆 、花生、毛豆
薯類:馬鈴薯、地瓜、芋頭
蔬菜類:南瓜、玉米、茄子、青椒、花椰菜、小白菜、高麗菜、菇類等
水果類:木瓜、香蕉、蘋果、番茄、葡萄、柑橘類等
海藻類:海苔、海帶、裙帶
穀類:糙米、薏仁、蕎麥、燕麥

<img decoding=

PART 2居家改善3策略

除了飲食調整之外,陳偉燾醫師建議,從小應建立寶寶的排便習慣,並且鼓勵寶寶多活動,家長也可利用按摩的方式促進寶寶的腸道蠕動,降低便秘發生率。

  1. 建立排便習慣
    兩、三個月大的寶寶就可以開始建立定時排便的概念,通常早晨睡醒時、飯後半小時最容易有便意感,當感覺寶寶準備排便時,爸比媽咪可以發出「嗯、嗯、嗯」的聲音,往後寶寶只要聽到這樣的聲音,就會有意識地作出解便動作。一歲之後開始養成寶寶每日排便及坐馬桶時間,即使沒有便意也要坐上5~10分鐘,一旦建立固定排便習慣,就不要隨意變動。
  2. 培養運動喜好
    鼓勵寶寶進行適度的運動,如:爬、跳、跑、騎車、踢球、攀高…等活動,藉以增強腹肌力量,刺激腸道蠕動,如此一來排便就會比較順暢。
  3. 按摩刺激便意
    幫寶寶按摩肚子能加速腸道蠕動、幫助消化以及促進大便反射,爸比媽咪可將手指併攏,以寶寶的肚臍為中心,在腹部周圍進行順時針推揉按摩,每次至少做5分鐘,每天早晚各一次。如果有便秘問題,可用棉花棒或體溫計沾取凡士林,輕輕放入寶寶的肛門中約1~2公分處,以順時針方向轉動或上下左右推壓按摩,藉以刺激便意。
<img decoding=

破解便便大迷思

迷思1—寶寶便秘可能是配方奶不適合,應該要馬上更換配方奶品牌!

雖然配方奶的成分組成有可能使寶寶發生便秘,但未必是絕對原因。有些寶寶換了配方奶品牌之後,腸道受到新的刺激,便秘狀況暫時獲得改善,等到腸道適應了新配方之後,便秘又可能再度死灰復燃。想改善寶寶的便秘問題,務必要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治本!

迷思2—大不出便便,喝點蜂蜜水就好了!

帶點甜味的蜂蜜確實有潤腸的功效,但未經消毒的蜂蜜可能含有肉毒桿菌,一歲以下的寶寶因胃腸功能尚未發展成熟,攝取後細菌會在腸道中繼續繁殖及分泌毒素,嚴重可能致死,因此飲用蜂蜜水只適用於1歲以上的幼兒。

迷思3—吃了軟便藥,以後不吃藥就大不出便!

陳偉燾醫師提到,有些家長十分諱疾忌醫,認為當寶寶發生便秘情況時,使用軟便藥劑促進排便,可能導致將來必須長期服藥才能正常排便。其實使用軟便劑並無大礙,使用目的在於改善大便硬度,避免硬便傷害肛門內膜令寶寶更畏懼排便而造成惡性循環;一旦排便較通暢後,就應循其他途徑培養正常排便習慣。

迷思4—寶寶大不出來,可以使用微量通便劑

有些家長會自行到藥局購買浣腸劑幫寶寶通便,陳偉燾醫師強調,對嬰幼兒使用通便劑只能是緊急狀況下的權宜之計,由於寶寶的腸壁結構較薄,使用不當可能傷害腸壁黏膜,長期使用將造成直腸黏膜變化,不宜長期使用,應尋求專業醫師評估與治療。

迷思5—寶寶便秘了,快點買益生菌給他吃!

服用益生菌可改善腸道環境、消除腸內壞菌、幫助緩解腹瀉,但是對於是否可有效排除便秘症狀,目前並無實證醫學可證實。要改善便秘問題,首先應調整日常飲食內容,益生菌可用來輔佐腸道好菌增生,但不一定需要固定的額外補充。

<img decoding=

資料來源:【媽咪寶貝】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