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 2021-12-06

職場媽咪哺乳大作戰

工作v.s.哺乳,只能二擇一?
職場媽咪哺乳大作戰

隨著產假或育嬰假告終,必須重新返回工作崗位上繼續奮鬥,這時,不少媽咪卻不約而同遇上了哺乳的困難──舉凡泌乳量減少、寶寶瓶餵後出現乳頭混淆現象、因為無法規律排空乳房而引起乳腺炎……層出不窮的哺乳問題也讓媽咪們不禁開始煩惱,難道返回職場,就一定必須放棄哺乳嗎?


說來神奇,母乳中的營養成份是「動態」的,尤其在產後14天分泌的乳汁,其中豐富的抗體更可說是孩子第一劑的預防針,之後逐漸轉變為成熟乳,營養成份亦會有不同的變動,但唯一不變的是,母乳的營養價值最貼近寶寶的身體需求。哺餵母乳除了滿分的營養價值外,更有下列重要的好處──增進親子關係、省錢等等,更有統計資料顯示,小時候喝母乳的孩子,日後在智商與身高會有更優異的表現呢!

產後關於哺乳的常見問題

歡喜迎接新生命報到!將可愛的寶寶擁在懷中,許多媽咪開心的準備要把自己的關愛毫不保留傾注給寶寶,但這時卻發現,餵奶竟然不如想像中的那麼容易……

母嬰同室要不要
產後究竟要不要母嬰同室,準媽咪們總是抱持著不同的看法──「剛生產完非常疲累需要休息,先不要母嬰同室吧!」、「這是可以及早和寶寶培養感情的機會耶,當然不能放過!」……聰明的妳又是如何看待母嬰同室的?

其實,新手媽咪不妨詢問身邊親友的經驗,究竟母嬰同室的疲累,是因為哺餵寶寶引起的,抑或是不斷與造訪的親友應酬而感到疲累呢?母嬰同室讓寶寶和媽咪在第一時間開始持續親密接觸,對於泌乳量有正向的促進,其實哺餵母乳就像倒吃甘蔗一樣,只要掌握到要領,很快就能漸入佳境唷!

何時才會分泌母乳?
媽咪的身體要製造母乳,必須仰賴下列幾項重要條件的配合:
1 腦下垂體開始發號施令,告訴我們的身體要努力製造乳汁。
2 頻繁的讓寶寶吸吮乳房,對媽咪的泌乳量有促進的作用。
3 媽咪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放心大膽給予寶寶妳的關愛。
一般來說,媽咪多半在產後3天左右會開始漸漸分泌乳汁,而每個寶寶吸奶的型態差別很大,但媽媽要對自己有自信,只要寶寶想吃就餵,就能製造足夠的奶水讓寶寶飽餐一頓,如果新手媽咪不太能掌握哺乳的方式和技巧,也可以和其他媽媽一起擠奶,互相觀摩與學習,會比較容易掌握訣竅。

「互相觀摩與學習,比較容易掌握訣竅 」

寶寶正確的吸吮姿勢
部份親餵的媽咪會遇上乳頭凹陷、乳頭變短的問題,雖然這會稍稍增加一點哺乳的困難度,但並不會影響媽咪順利哺乳喔!建議本來就有這個困擾的新手媽咪,可以在產後乳房未腫脹前提早開始親餵。

當乳頭疼痛、破皮時,媽咪首先要了解寶寶的含乳姿勢是否正確,並且試著修正、讓寶寶多練習正確的含乳姿勢──逗弄寶寶讓他的嘴大大張開,再將乳頭深深放進寶寶的口中,盡量讓乳暈完全被寶寶的口包覆住,當含乳姿勢正確,寶寶吸吮時不會發出吞嚥以外的聲音,而媽媽的乳頭也不會感覺到拉扯疼痛。

假如寶寶以錯誤的姿勢含住乳房,很容易造成媽咪乳頭疼痛破皮不適,建議這時可用食指將寶寶的下巴向下輕拉,好讓他更大口的含住乳房,姿勢改善通常疼痛感也會慢慢消失。真的吸到奶水時寶寶的吸吮動作會放慢到約1秒鐘1次,當寶寶吃飽後會自動滿意的鬆開口,如果媽媽本來有脹奶感,餵完奶後會覺得乳房變得較柔軟。

正確的抱姿
除了正確的含乳姿勢以外,哺乳時的正確抱姿也很重要,最常見的便是以「搖籃式」的方式──媽咪以舒適不遷就寶寶的姿態,一手托住寶寶的頭,讓他以趴姿靠近妳的身體、臉孔正對乳房,當寶寶姿勢正確含上乳房的時候,將寶寶的屁股向內推,兩人的肚子會相互緊貼著,寶寶的頭、肚子、膝蓋三點連成一線。如果怕冷的話,也可以從腋下包覆毛巾或浴巾,維持一個溫暖又舒適的哺乳環境。
一般來說,寶寶一天大約會更換5~6片的尿布,也因為母乳好消化的特性,寶寶的便便會呈現稀軟狀。

「哺乳時的正確抱姿也很重要」

★冷敷或熱敷乳房的時機:冷敷與熱敷的使用時機與效果不同,熱敷可以促進泌乳,但熱敷後一定要把奶水移除,不然乳房會腫脹疼痛,至於冷敷,則是當乳房腫脹時可以適度的舒緩疼痛,提供給媽咪們做參考。

乳腺炎來報到!
惱人的「乳房腫塊」、「乳腺炎」,也可能是讓媽咪們對哺乳怯步的原因之一。

一般來說,乳房腫塊的發生,常是因為媽咪太累、寶寶吸乳次數不足、吸吮姿勢不對造成乳汁未能適時移除等原因,但若以為乳房腫塊只要用力推擠就能消除,在施力不當的情況下極可能造成乳房軟組織受傷、瘀青,甚至進一步引發乳腺炎。

其實,寶寶天生就是最棒的通乳師,把硬塊對準寶寶的下巴讓寶寶吸吮,再搭配媽咪自己溫柔的按摩,引起的「噴乳反射」有助打通乳腺,幫助消除乳房的腫塊。倘若當乳房又脹又硬疼痛不已時,在症狀出現的24小時內可試著用生高麗菜葉冷敷乳房,對鎮痛及減少感染引起的紅腫頗有效用、能緩解症狀。

新生兒每天要餵約8到12次左右,而且不會固定時間,媽咪應該讓寶寶想吃就就吃,每次單邊餵10~15分鐘再換邊,如果寶寶在餵奶的過程中睡著了,可以將另一側乳房的乳汁也稍微移出,下一次餵奶記得換邊開始餵,好讓兩個乳房受到均勻的吸吮。

即使乳腺真的發炎了,媽咪仍然可以持續哺餵母乳,這麼做並不會增加寶寶感染的機會,但如果媽咪不想餵發炎的一側,也要忍痛將奶水擠出才能改善症狀,這時不妨試著從另一側開始餵食,等奶水開始流出再換到不適的那一側,奶水較容易被吸出,而時常變換餵食姿勢,也有助吸出不同部位的奶水。

兼顧工作與哺乳的好方法

臺灣近幾年大力推行母乳哺育,迄今已有明顯的成效。根據國民健康局的統計資料顯示,產後第1個月純母乳哺餵的比例,從民國93年的29.4%逐年攀升至61.8%,但產後6個月的純母乳哺育率卻只有24.2%,意謂著當職業婦女假期結束重返職場,或多或少在母乳哺育上會遇到困難,比方說沒有母乳親善的工作環境、寶寶發生乳頭混淆等狀況,都可能是造成哺乳中斷的重要原因之一。

前一周開始嚐試瓶餵
準備重返工作崗位的一、兩週前,媽咪就要開始調整日常作息,並建立擠奶與儲存母奶的正確習慣。依乳房供需平衡的原理,若希望泌乳量多一些,可以增加擠乳的時間與頻率,乳房受到較多的刺激泌乳量也會跟著上升,其實,奶水量只要能滿足寶寶的需求即可,不必將焦點一味著重在促進泌乳上。

職業婦女可以請56天的產假,在恢復上班的前一周,即可開始嘗試以奶瓶哺餵寶寶,幫助提早適應日後的生活。恢復上班以後,媽咪僅需多存一天的奶水以備不時之需即可,每天出門上班前可先親餵寶寶一次,其他時間則維持白天瓶餵,晚上返家後親餵。

上班時間的擠乳頻率
建議媽咪一天應帶著2支奶瓶、1個小冰桶出門,以上午10點、下午2點、下午5點的頻率擠乳,寧願每次以15~20分鐘的長短多擠幾次,比一次擠很久的效果更好。若上班時間不規律的媽咪,則建議仍應找個小空檔擠奶,盡量維持泌乳的規律性,保持乳腺的順暢並避免脹奶、溢乳或泌乳量減少的問題產生。基本上,剛擠完的母乳可存放室溫下約4~8小時,如果工作環境有冰箱,亦可將擠出的母乳存放其中,或是貯存在自備的保冷袋或是冰桶內。

即便媽咪今天到外地出差工作,仍然可以繼續擠乳,母乳冷藏24小時以內,可以轉放冷凍不會變質。貯存的母乳以「先進先出」為原則,今天擠出的新鮮乳汁今天先吃,如果乳量過於豐沛,亦可考慮將其餘的母乳捐出去,或著製成溫和好用的母乳皂唷!

★母乳寶寶不缺鐵!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分析,如果寶寶和媽媽的健康狀況無異常,應該盡量讓寶寶喝6個月以上的純母乳,如果媽咪有貧血的困擾,可以在醫師或營養師的建議下補充鐵劑,若身體有其他不適或可能影響哺乳的慢性疾病,應該和您的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方針。

母乳如何回溫再飲用
冷藏過的母乳必須先接受回溫再讓寶寶享用。雖然加熱回溫多少會破壞母乳中的活性抗體,不過母乳的營養價值仍然遠勝於配方奶。母乳應採用這樣的方法回溫──隔水放置在小碗或其他容器中加溫(水溫約45℃,不應超過60℃),使用溫奶器也是很方便的選擇,但絕對不可用微波爐或瓦斯爐直接加熱,這樣將會破壞其中的營養成份。

至於冷凍的母奶,可於前一天移至冷藏室慢慢解凍(解凍時間長,往往必須耗時12小時以上),完全解凍過的母乳務必於24小時內飲用完畢。冷藏或是回溫後的母乳會出現脂肪分離(上層顏色偏黃,下層顏色較清)的現象,在回溫或餵食之前,可輕輕搖晃瓶身使脂肪混合均勻,切忌過度用力搖晃以免破壞抗體活性。

溫柔的斷奶,才是最好的呵護

哺乳不單是提供寶寶營養,也是對寶寶愛的表現,除非在醫師的建議下,因為特殊的身體狀況必須立即斷奶,否則媽咪們絕對不可貿然的嘗試立即斷奶,這樣不僅會影響媽咪的身體健康(處理不當而引發乳腺阻塞等不適,泌乳激素驟降也可能造成情緒低落等問題),更會對寶寶的身心造成不小的衝擊。

儘管寶寶6個月大後可開始嚐試添加副食品,但母乳仍是寶寶餐與餐之間絕佳的點心,世界衛生組織(WHO)也鼓勵媽咪們,只要有乳汁分泌,即可持續哺餵母乳到寶寶兩歲的年紀。一般建議,如果計劃在某個時間點讓寶寶斷奶,在那之前就要開始慢慢為寶寶的離乳鋪路,離乳始於副食品的添加,到完全脫離母乳的過程可長可短,突然斷奶可能造成孩子依戀的啼哭,媽媽聽在耳裡、看在眼裡,身心也倍感煎熬,爭取較長的時間替離乳的做好準備,更有緩衝與調適的空間。

★母嬰親善醫院是哺乳媽咪的好朋友!許多媽咪想在第一時間和寶寶進行親密的接觸,所以希望能在產檯上立即哺乳,但有些醫院並未提供這樣的服務,建議想這麼做的媽咪們可以先向醫護人員請教相關的問題。其實,近幾年大力推廣母乳哺育,如果需要較完善的協助亦可選擇母嬰親善醫院,醫護人員對於母乳哺育的指導經驗也比較充足。

採訪整理/陳安琪
模特兒/俏皮妹妹佳倚&溫柔媽咪芯平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2年10月號 http://www.mababy.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