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 2023-02-22

孕期兩階段安胎方式大不同,這個方式才是最好的安胎藥!

每位媽咪都希望能夠平安地產下足月寶寶,但有時未必能夠如願。安胎是為了避免早產兒的出生,不同懷孕階段安胎方式一樣嗎?安胎藥是否會產生副作用呢?


為什麼要安胎?

能夠順利度過孕期生下健康的寶寶,是所有為人父母最期盼的。但有些媽咪因為身體的因素,使寶寶早產的風險較高,而早產的寶寶死亡率也偏高,所以當孕媽咪若感覺身體有異樣,應盡速前往醫院諮詢、檢查,把握安胎的關鍵時機。

避免早產兒出生就是安胎的主要目的,因早產兒的發育尚未完全,除了器官的成熟度不足,也容易易患有肺功能發育不良、眼底視網膜出血以及腸胃出血等問題,所以必須藉由安胎盡力使胎兒多留在母體內一段時間,待器官發育得更成熟後再出生,將有利於提高出生後的存活率。

<img decoding=

留意早產症兆

若孕媽咪在懷孕未滿37週之前,身體提前出現產兆,如:子宮有規律性收縮、子宮頸變薄且擴張以及早期破水,或是有類似生理期不適的下腹悶痛、持續性的下背痠痛等症狀,這些都是身體發佈的早產危險訊號,必須盡速就醫檢查,必要時需住院安胎。 

早產高風險族群
過去有早產病史的孕媽咪,營養缺乏或健康欠佳,如:患有心血管疾病、妊娠糖尿病、妊娠毒血症、腎臟病、紅斑性狼瘡,以及生殖器官方面有問題,如:做過子宮頸手術、子宮畸形、子宮頸閉鎖不全,也是造成早產的常見原因;此外,多胞胎、胎盤功能不全、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羊水過多或過少都有可能發生早產;生活經常過於緊張、勞累的孕媽咪也容易發生早產徵兆。

懷孕三階段安胎大不同

✦懷孕初期
懷孕初期由於胚胎著床還不夠穩定,可能會發生子宮點狀出血或大量出血的早產徵兆,除了臥床休息之外,對於因黃體素缺乏而發生早產先兆的孕媽咪,治療方式以補充黃體素為主,有注射、口服以及陰道塞劑之分,補充黃體素可幫助胚胎在子宮內更穩定地著床,降低先兆性流產的風險。

但懷孕前3個月是胚胎自然淘汰的考驗階段,容易發生自然流產,在臨床上若懷孕20週前發生較嚴重的早產症狀,通常「安不住」。

<img decoding=

✦懷孕中後期
懷孕滿20週後,胎兒的發育較為成熟,早產出生的存活機率較高,所以具有安胎的實際意義, 除了給藥治療之外,若早產症狀較為嚴重,醫生會要求孕媽咪保持「絕對臥床」,安胎期間一切吃、喝、拉、撒都只能在床上解決。 要是安胎並不順利,胎兒隨時會出生,醫師仍會施行安胎治療,其目的增加胎兒的肺部成熟度,避免早產後發生重大後遺症。

<img decoding=

安胎藥會有副作用嗎?

醫院常用的安胎藥物通常是採用靜脈注射,目的是為了減少宮縮的頻率,避免早產發生。安胎藥還是會有副作用的,像是心跳加快、噁心、嘔吐等,當出現這些副作用,建議媽咪可以採半坐臥的姿勢休息,若極度不適,請立即連絡醫護人員!

<img decoding=

心情好才是最好的安胎藥

孕期若經常提心吊膽、緊張兮兮的話,容易處於焦慮的情緒中,一旦焦慮就會使體內分泌腎上腺素,進而引起子宮收縮,而提升早產的風險,所以建議孕媽咪還是要多多緩解壓力,避免太過緊繃!

<img decoding=

安胎的正確原則

居家安胎須知

  • 即使在家自行安胎,也應盡量保持臥床休息,減少走動及爬樓梯。
  • 飲食上須特別注意,避免攝取過多的澱粉、甜食、炸物,因為安胎活動量減少,這些空熱量恐讓您孕期體中失控。
  • 須持續觀察宮縮、分泌物、有無破水等,若有異狀請立即就醫。
  • 便祕容易使下腹部施力,進而刺激早產症狀,除了平時飲食要多攝取纖維,有利排便順利。
  • 長期安胎者需注意鈣質的攝取,以避免骨質疏鬆
  • 保持心情愉快、放鬆

李佳潔
學歷:慈濟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臺大醫院婦產部代訓住院醫師、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住院醫師
現職: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準主治醫師

採訪撰文/巫曉嵐
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準主治醫師李佳潔
模特兒/溫柔媽咪Sabrina
攝影/檸檬巷館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4年5月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