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 2023-01-18

嬰母201903親餵瓶餵700

瓶餵或親餵選擇權在妳,媽媽經常有「瓶餵轉親餵」與「親餵轉瓶餵」的困擾,因此這篇將告訴您,瓶餵寶寶該如何轉為親餵,親餵寶寶又該如何適應瓶餵。


產後為何提倡親餵?

人類是哺乳類動物,就自然界來說,親餵是最自然的方式,剛出生的寶寶貼在媽咪肌膚上,過沒多久就會開啟尋乳反應,但為何產後都會提倡親餵呢?

由於產後親餵可以讓媽媽與寶寶互相練習哺餵母乳的技巧與姿勢,且對於剛生產完的媽媽來說,親餵寶寶能促進子宮收縮,進而增加產後惡露排出的速度。

至於寶寶也可以避免乳頭混淆的狀況發生,由於吸吮乳頭與奶嘴是藉由不同的使力方式,相較而言,奶瓶是可以輕鬆取得奶水,因此若新生兒一出生就使用奶瓶餵奶,他只需要「被動」接收奶水,不需要耗費太多的力氣。

但是如果是吸吮乳房,則是需要透過上顎與舌頭擠壓輸乳竇,才能順利喝到母奶。但是寶寶是很聰明的,當他們嘗試過從奶瓶輕鬆取得母奶,自然就不會想再辛苦的吸吮母乳了,這現象也稱為「乳頭混淆」。

產後親餵建議持續6週

博仁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毛心潔表示,產後4至6週內,新生兒健康足月出生,不是早產、生病等有醫療狀況的寶寶,母體狀況也尚可,一般會建議媽咪從親餵練起,因為即使遇乳腺阻塞,或奶量不夠問題,親餵媽咪都能靠正確頻繁的哺乳來解決和預防。

另一方面,吸吮佔嬰兒腦部發展很大一部分,實證研究指出,親餵哺乳能降低寶寶口腔咬合不正和過敏的風險,而且親餵越久,寶寶的認知功能越好,鼓勵媽咪如果身心狀況沒問題、寶寶健康無虞,這期間先以親餵為主。

產後無法親餵那也不要緊

產後許多因素都會影響母乳哺育,像是媽媽身體狀況不適,或者乳頭很平、凹陷,都容易造成銜乳上的障礙,另方面,新生兒的舌繫帶若過短,吸乳時媽媽也容易產生疼痛。

產後無法親餵,瓶餵該怎麼做?

產後如果無法親餵,媽媽可以可用湯匙、杯餵、針筒、滴管等,但就是要避免用奶瓶,以免造成乳頭混淆。餵奶時要讓寶寶上半身呈45度,切記不可平躺餵食,避免奶水嗆到。

親餵、瓶餵寶寶喝到營養有差嗎?

母乳分為前、後奶,各有不同的營養價值,毛心潔主任強調,只要與寶寶保持供需平衡,親餵與瓶餵媽咪都能讓孩子喝到前、後奶。

除非寶寶常放屁、肚子常咕嚕咕嚕叫,或是易打嗝、溢吐奶,因臨床上發現,後奶較不好擠,親餵能吃到較多後奶,奶量大的瓶餵媽咪,可能擠出大量前奶,寶寶吃多了乳糖成分較高、較產氣的前奶,雖然大得較快、體重漂亮,卻很容易排氣,這時可改成親餵,便會改善。

至於喝冰凍過的母奶,營養價值會較新鮮母奶打折嗎?毛心潔主任說明,親餵的母奶是「產地直送」,假設媽咪很重視母奶裡的營養、抗體、生長因子,直接從乳房上吸取的效果最好,冷藏或冷凍奶,活性細胞會減少,營養成分多少會打點折。

瓶餵最大優點是別人幫妳餵

不過,瓶餵最大的優點是別人能幫媽咪餵奶,因此產後4至6週的媽咪,可自行選擇想要的哺乳方式。即便是全職媽咪,若想擁有一點自己的時間,可在擠奶順、能擠出寶寶喝的量前提下,擠奶後讓老公幫忙餵寶寶,也能保有哺乳的彈性。

親餵該如何轉為瓶餵?

全親餵的媽媽要轉為瓶餵前,建議可以先給寶寶奶瓶1~2個禮拜,讓他熟悉以後喝奶的工具,另外奶嘴頭的挑選也很重要,軟度要類是奶頭一樣,這樣寶寶排斥會小一些。

但是使用奶瓶餵奶,會比較推薦「嬰兒主導式瓶餵」,也就是餵奶的時候,先將奶嘴對著寶寶的上唇,讓寶寶主動打開嘴巴,不要強硬將奶瓶塞到寶寶嘴裡。

接著奶瓶的餵法也需要留意,奶瓶需要水平式的拿著,留意千萬不要斜斜的拿,因為斜斜的拿,會讓奶水自動流出,容易養成寶寶「不用吸也有奶」的壞習慣,甚至有時候奶水流出速度太快,也容易嗆到。

瓶餵轉親餵可以怎麼做?

瓶餵轉親餵,成功2步驟

毛心潔主任分析,瓶餵轉親餵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沒擠奶和塞奶。另一個原因,則是因寶寶早產、生病住院,錯失了與寶寶練習親餵的契機,之後寶寶身體恢復後,想轉成親餵方式。

毛心潔主任建議,想轉親餵的媽咪要儘快,一旦有想法就要開始進行以下步驟:

1步:先做肌膚接觸

當媽咪想從瓶餵轉親餵時,寶寶出現不肯含乳、吃幾口就睡著,或是肯吃但媽咪乳頭超痛等狀況,第1步可從肌膚接觸開始。

此時,原則上讓寶寶穿尿布就好,即使穿衣服也以輕薄為主,如包屁衣、紗布衣等,把寶寶的手和腳露出來,媽咪腹胸部裸露,讓寶寶趴在胸前。

目的不是把乳頭放進寶寶嘴裡,而是培養感情、建立關係,讓孩子熟悉媽咪的味道,這時如果寶寶想吃,會自己慢慢地往乳頭方向移動,並含上乳頭。

2步:斜躺式哺餵法

毛心潔醫師表示,門診最常建議諮詢媽咪的作法,叫作「生物哺育法」,也稱為斜躺式哺餵法。媽咪的動作先用手稍微支托寶寶,並斜躺讓寶寶趴在身上,他自行去找乳頭且想辦法含上。

很多親餵失敗的例子,常見媽咪硬推寶寶的頭來吃,或是寶寶一擺成搖籃式姿勢就大哭,可試試以寶寶為主導的斜躺式哺餵法,讓媽咪、寶寶都舒服。

如果以上2個步驟都沒效,表示可能是較為特殊的狀況,如太早產、寶寶不夠成熟等,寶寶需要更多的練習,可再給一點時間,或更常抱他、嘗試用揹巾等,每個孩子特質不同,找到適合寶寶的安撫方式,親餵會更順利。

採訪撰文/游資芸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9年3月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