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 2021-12-09

兒童發燒問答集 --關於體溫的測量


台灣兒科醫學會《兒童發燒問答集》(民眾版)

Q1:有哪些因素會影響體溫的測量?

A: 無論身體產熱增加或散熱不良,都會使體溫上升,例如喝很多熱水、運動、泡三溫暖、長時間曬太陽、穿太多衣服等。如果要確定有沒有生病發燒,就必須避免這些因素,並靜坐休息15至30分鐘後再量體溫。

Q2:摸小孩的皮膚看有沒有發燒的方法準不準?

A:摸皮膚判斷有沒有發燒的方法很不準確,所以當小孩生病的時候,一定要用體溫計才能正確判斷小孩有沒有發燒。根據國外的研究,母親用手只能正確判斷74%有發燒的小孩,而護理人員的正確判斷率則只有42%

Q3:量體溫的方法有好多種,到底哪一種比較準?

A:量體溫的方法包括肛溫、口溫、腋溫、背溫、耳溫、額溫等,其中以肛溫最接近身體內部真正的溫度。耳溫與肛溫的相關性很高,必要時可取代肛溫,但必須注意3個月大以下嬰兒的耳溫常不準確,所以不建議使用;而5歲以上的孩童才能量口溫

口溫平均比肛溫低0.5℃,腋溫平均比肛溫低0.8℃, 而且這兩種方法比較容易受到皮膚黏膜血管收縮等因素的影響而偏低。1個月大以下或體重很低的新生兒,不適合量肛溫與耳溫,可考慮量腋溫或背溫。用額溫槍或紅外線測量皮膚表面,常有嚴重低估真正體溫的現象,所以不建議常規使用。

Q4:量耳溫的時候,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A:只適用於3個月大以上嬰兒,量的時候必須注意耳溫槍在耳朵裡面的角度必須正確,過多耳垢則會干擾測量。耳溫槍必須定期校正以免失去準確性。 當兩耳量出來之溫度不同時,以較高溫度為準。


文章來源/羅東博愛醫院 – 吳淑娟醫師
引用資料/台灣兒科醫學會《兒童發燒問答集》(民眾版)

【吳淑娟醫師 個人簡介】
1.擁有全職媽媽的育兒實務經驗,愛當媽媽的兒科醫師
2.愛看繪本,愛說故事給孩子聽,愛辦讀書會讓孩子參加的兒科醫師
3.宜蘭縣嬰幼兒閱讀活動負責人

【醫學專長】
1.新生兒及嬰幼兒健康照顧,發展與營養評估
2.新生兒及嬰幼兒至兒童期各類照護問題與疾病諮詢
3.嬰幼兒及兒童心理健康發展
4.親子教養及親職教育

【學經歷】
羅東博愛醫院小兒科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現任)
台灣小兒科專科醫師,新生兒科專科醫師
美國國際嬰幼兒按摩訓練中心之國際嬰幼兒按摩認證講師
高雄醫學院學士後醫學系
台灣大學心理系研究所碩士(發展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