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 2022-11-11

寶寶肚子痛 小心腸套疊!

腸套疊是嬰兒至幼兒期的腹部急症之一,通常伴隨哭鬧、腹痛、腹部腫塊及血便等症狀,腸套疊若延誤治療,很容易引發腸道壞死、腹膜炎等,因此家長得留意囉!


想一想,3個月以上~6歲以下寶寶最常見的腹部急症是什麼?腸絞痛?腸胃炎?闌尾炎?還是便秘?你猜對了嗎,答案其實是腸套疊。許多家長對腸套疊不大熟悉,在寶寶哭鬧時,直覺反應不是腸胃炎就是便秘,因而延誤黃金就醫時間。想為寶寶的健康把關,就不能不認識「腸套疊」這個寶寶腸道的隱形殺手。

腸套疊好發於三個月~六歲幼兒身上!

「腸套疊」小兒常見的腹部急症,就是腸道像望遠鏡一般相互套疊的現象,好發在三個月以上~六歲以下的幼兒身上,其中,男寶寶罹患的比率又較女寶寶高,比例為3:1,又以春天、秋天為好發季節。

腸套疊的形成有幾種狀況,其中最常見的是末端小腸(迴腸末端)套入大腸造成腸子阻塞、腫脹,套疊部位大多位於肝臟下方(即腹部右方),按壓此處通常會感覺有腫塊凸起。

嬰兒解血便、腹痛、異常哭鬧為腸套疊典型症狀

由於腸套疊會造成血液無法正常供應,而引發腸缺氧造成強烈腹痛,所以嬰兒會以哭鬧表達,但腸套疊疼痛頻率十分規律,大約15~20分鐘為一個週期,另外,也可以觀察腹部疼痛發作時,寶寶的腳是否有縮向肚子。

也因為腸道受阻,所以腸套疊的常見症狀還有腹脹、嘔吐、吐膽汁,若持續惡化,也可能會排出像草莓果醬的粉紅色黏便液,若不及時就醫治療,恐怕會演變成腸壞死!

綜上所述,想要判斷寶寶是否罹患腸套疊,可從有無「哭鬧」、「腹痛/腹部腫塊」、「解血便/草莓果醬糞便」等3大典型症狀來觀察。

腸子息肉、感冒可能為罹病原因

雖然腸套疊在臨床上有9成都找不出明確病因,然而也有2%~8%的罹病寶寶可以找到病因;包括腸子有息肉、腸道長腫瘤(如淋巴癌、神經纖維瘤)或增生囊腫、淋巴腺、組織,這些疾病都會成為誘發腸套疊的病灶。另一方面,追溯罹病寶寶的病史可以發現寶寶在出現腸套疊徵兆前大多有感冒、發燒的症狀,目前已知C型腺病毒與腸套疊的發生有明確的相關性,因此提醒家長須特別留意!

把握黃金24小時內,大幅降低死亡風險

目前診斷腸套疊的儀器主要是超音波,準確度達98%~100%,因此若超音波診斷為腸套疊,寶寶只要在24小時內治療就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

反之,若沒有接受超音波診斷、持續置之不理,一旦腸子破裂引發腹膜炎,死亡機率則大增。由此可見,腸套疊的嚴重程度與發現時間早晚有密切關聯。

腸套疊如何治療?

對於發生腸套疊的寶寶,送醫後會先進行抽血檢查,檢測是否有脫水症狀,若有脫水或電解質不平衡,則會給予靜脈輸液。

等生命跡象穩定後,會優先進行非手術灌腸治療,從肛管將鋇劑、食鹽水灌入腸道,讓套住的腸子回到原位,不過如果有腹膜炎、腸道壞死的寶寶,則要考慮手術治療。

雖然腸子在手術後都可以順利復位,但也有可能在術後3天內復發或腸子破掉等症狀,因此手術後一般會住院觀察72小時,確定腸道完全復位後才會出院。

腸套疊治癒後須留意過敏食物

提醒爸媽,因為過敏食物會造成腸道淋巴結增生,有可能造成腸套疊反覆復發,對特定食物過敏的腸套疊寶寶在治癒後應儘量避免誤食過敏食物。

腸胃炎or腸套疊用活動力判斷

因為腸套疊的主要症狀為腹痛、哭鬧、嘔吐、解血便與嬰兒腸胃炎相當類似,使得腸套疊容易誤診為腸胃炎,江明儒醫師指出,雖然腸套疊不易與腸胃炎區分,但仍可透過2項特殊症狀使其與腸胃炎鑑別。首先,腸套疊的疼痛頻率十分規律。其次,腸胃炎寶寶通常會持續表現出虛弱的狀態,但腸套疊寶寶在疼痛與疼痛中間仍可以保持活力。

如何預防嬰兒腸套疊?

除了上述的腹痛、解血便兩大症狀外,當嬰兒異常哭鬧時,家長則需提高警覺,這有可能是寶寶向您求救的訊號,可以從哭鬧頻率判斷,因為腸套疊疼痛頻率穩定,大約15~20分鐘會痛一次,所以家長也可以觀察寶寶的哭鬧是否也符合這個頻率!

當寶寶出現類似症狀時,最好將寶寶糞便顏色、疼痛頻率、疼痛發作間的活力狀態記錄下來,並在就診時告知醫師,能夠減少誤診的機率唷!


江明儒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學士
經歷:台中榮總小兒科總醫師、台中榮總小兒過敏免疫科研究醫師
現任:大里仁愛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更多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604月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